本文从动词和名词的语法特征入手,讨论汉语语文词典上词性标注和配例的问题。
众所周知,汉语里有不少双音节动词和名词的兼类词,如“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准备、 保证、安排、表演、刺激、工作、出版”等。我们调查了在日本发行的几种主要的《中日词典》 对这些词的词性标注的情况,发现有的词典只标动词,有的词典除了动词以外还标名词,情况不 一。关于什么时候标名词,我们几乎没看出每个词典上是否有自己的标准。
我们认为语文词典上标注词性的时候应该有标准,就动、名兼类词来说,不能主观地随意决 定是否标名词。我们主张,标注词性时根据朱德熙1982 的“名动词”的观点,先把这种词都看 做动词,基本上不标名词。但举例时应同时注意配例与词性的协调。像“调查、研究”这样的名 动词,除了作为动词的很典型的例子(如带宾语、补语、“了”、“着”等)以外,体现其名词性的 例子确实是存在的。我们提出四种体现名词性例子的语法框架∶
(一) 做准谓宾动词的宾语,如∶“做准备”、“进行分析”等。
(二) 直接修饰名词,如∶“研究课题”、“统计数字”等。
(三) 受其他名词直接修饰,如∶“理论研究”、“农村调查”等。
(四) 做主语,如∶“这样做,影响很不好”、“日以继夜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 等。
我们建议,编写语文词典时对名动词应该根据这个语法框架严格区分体现动词性的例子和体 现名词性的例子,举例时先举典型的体现动词性的例子,然后举一些体现名词性的例子。这两种 性质不同的例子翻译成日语之后译文会不一样,所以区分这两种例子对学习汉语的日本学习者来 说肯定有好处。
本文最后还对几个名动词按照我们提出的词性标注与配例方式做了示范性的词性标注和示例。